為什麼孩子不願意練琴、容易分心呢?
- 香頌音樂工作室 Chanson Music Studio
- 2月18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月25日
--- 學琴必知的事---學生、老師、家長的角色 ---

常常孩子不願意練琴,是因爲練琴時孩子感到獨自面對困難的孤單,家長的缺席很可能是無法持續熱忱的因素。如同參加讀書會,和同儕一起讀書更能有一起努力的動力。在家練琴時,家長可試著以同伴的身份陪伴孩子。
學琴是件 team work
學琴並不是學生一人的責任,需要學生、老師、家長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才能協力完成。
學生角色:認真練習、修正錯誤、檢查是否達到譜上的要求和提醒、提出疑問
老師角色:發現錯誤、解決困難、提供資源、設立目標。
家長角色:參與學習、陪伴練習。
如果孩子無法達到要求,需陪同上課,課堂中家長可向老師提問和做筆記,或詢問老師是否需錄音或錄影課堂片段回家複習。如果孩子無法專心練琴,家長的陪伴能讓孩子不感孤單,適時的讚美與鼓勵更能持續喜愛和克服困難,也會是往後一段美好的親子回憶。家長可協助訂立每日練琴目標及時間,如同完成作業一樣檢查是否達成,並給予獎懲。
以下為學生在家練琴時,與家長行為的實際案例,學習成效亦有差別:
家長行為 | 孩子練琴效率 |
看電視、滑手機、聊天、吃東西 | 差,易分心 |
與孩子的兄弟姐妹互動 | 差,想求關注 |
看書 | 佳,專心 |
工作 | 佳,專心 |
鼓勵式陪練 | 佳,有成就感 |
指責式陪練 | 差,缺乏耐心、易怒 |
孩子練琴時,當家長也專心從事一件事物而非從事休閒娛樂,孩子也更能沈浸在「專心」的氛圍中。當然凡事有例外,如果是非常具好奇心的孩子,也容易分心,家長就應全程參與練習。
學習樂器理想是每天練習至少半小時以上,如果一開始達不到可以採漸進式。一天先練習10分鐘、每週練習3天,再慢慢增加時間和天數。
延伸閱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