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學琴前 家長必讀|faq常見問題

已更新:2月25日




A:


無論是否要走專業,在學習樂器前,是否下定決心要努力、「真誠」的面對和學習這項才藝呢?還是只是想填滿孩子的空閒時段,或擔心別人有學、自己沒學?


真誠的學習:

在現代流行「即食」的環境,孩子容易缺乏耐心、堅持、和對熱忱事物的執著。值得思考的是: 是否家長和孩子雙方都願意花時間、投注心力在將學習的樂器上呢?「快樂學習」和「鬆散的學習態度」只有一線之隔,務必當心。學習音樂如同學習語言,無法速成,需要大量沈浸式的學習與練習,長期的累積才能見成效。學習期間如果中斷,孩子能力會退步,反而會有一種:「學了好久都沒進步」的挫折感。孩子遇到困難時應鼓勵他們探索解決方式和更努力克服,而不是養成逃避、放棄的習慣。


全心的投入:

不少小時候學過音樂的高知識份子分享,學琴的過程有歡笑也有淚水,但他們很感謝幼時老師較嚴格的要求,才能突破重重困難,讓「玩樂器」成為日後壓力的排遣。曾經,老師也以為減少學習的強度更能讓孩子延續對音樂的喜愛。但事實勝於雄辯,數年觀查下來,只有規律練習和上課的學生,他們的能力和技巧長期有了穩定的成長,才能感受到音樂的優美,願意更上層樓。或許就是這份長時間、全心的投入與執著,和付出真摯的情感,最終成為音樂和樂器的朋友。


如果孩子年幼,家長對於學習樂器的心態,必定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和表現。根據觀察,情況如下表:


家長態度

學生反應/態度

寫完功課再練琴/讀完考試科目再練琴 

音樂是不重要的科目

每天的某時段是練琴時段

自動自發練習

我們只是培養興趣/我們不用像演奏家那麼厲害(預設立場)

隨便學學就好

樂器這麼難你還學這麼快

正面機極 (我應該很棒!)

這麼簡單都練不會!

負面消極 (好難、好麻煩、我好笨)


穩定的學習與練習:

以興趣導向的學生來說,學琴的黃金時期是小學6年,中學開始課業逐漸繁忙,能練琴的時間也跟著減少。家長在這6年內可幫孩子訂下學習的短期目標,例如3年,並在期間不間斷的學習、練習,和努力完成課堂中交辦的作業,3年後再評估是否該繼續學習一段時間內穩定的學習,絕對會比長時間斷斷續續的學習效果更好用心的學習也是訓練時間管理的機會,如果無法兼顧,其他的才藝課或社團可能就需要取捨。


學習樂器理想是每天練習至少半小時以上,如果一開始達不到可以採漸進式。一天先練習10分鐘、每週練習3天,再慢慢增加時間和天數。


樂器演奏或許比普遍認知的更博大精深,國內外的高等學校都有音樂演奏、音樂教育,和作曲的博士學位,相關論文不計其數。學琴並無法速成,即使非走音樂專業,仍需長時間且持續的學習與練習才能進步



延伸閱讀:






Line: @656wepeh
Line: @656wepeh

コメント


この投稿へのコメントは利用できなくなりました。詳細はサイト所有者にお問い合わせください。

Contact

香頌音樂工作室 Line

歡迎在下方表格留下您的聯絡資訊,

我們會盡快回覆!

 

(來訪前請先預約)

*新北市新莊區復興路二段139號​

*台南市南區(靠近新興國小)

​​

​@656wepeh

chansonmusician@gmail.com

聯繫我們

謝謝您的聯繫!

​稍後將回覆於電子郵件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