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前 家長必讀|faq常見問題
- 香頌音樂工作室 Chanson Music Studio
- 2月1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月25日

A:

無論是否要走專業,在學習樂器前,是否下定決心要努力、「真誠」的面對和學習這項才藝呢?還是只是想填滿孩子的空閒時段,或擔心別人有學、自己沒學?
真誠的學習:
在現代流行「即食」的環境,孩子容易缺乏耐心、堅持、和對熱忱事物的執著。值得思考的是: 是否家長和孩子雙方都願意花時間、投注心力在將學習的樂器上呢?「快樂學習」和「鬆散的學習態度」只有一線之隔,務必當心。學習音樂如同學習語言,無法速成,需要大量沈浸式的學習與練習,長期的累積才能見成效。學習期間如果中斷,孩子能力會退步,反而會有一種:「學了好久都沒進步」的挫折感。孩子遇到困難時應鼓勵他們探索解決方式和更努力克服,而不是養成逃避、放棄的習慣。
全心的投入:
不少小時候學過音樂的高知識份子分享,學琴的過程有歡笑也有淚水,但他們很感謝幼時老師較嚴格的要求,才能突破重重困難,讓「玩樂器」成為日後壓力的排遣。曾經,老師也以為減少學習的強度更能讓孩子延續對音樂的喜愛。但事實勝於雄辯,數年觀查下來,只有規律練習和上課的學生,他們的能力和技巧長期有了穩定的成長,才能感受到音樂的優美,願意更上層樓。或許就是這份長時間、全心的投入與執著,和付出真摯的情感,最終成為音樂和樂器的朋友。
如果孩子年幼,家長對於學習樂器的心態,必定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和表現。根據觀察,情況如下表:
家長態度 | 學生反應/態度 |
寫完功課再練琴/讀完考試科目再練琴 | 音樂是不重要的科目 |
每天的某時段是練琴時段 | 自動自發練習 |
我們只是培養興趣/我們不用像演奏家那麼厲害(預設立場) | 隨便學學就好 |
樂器這麼難你還學這麼快 | 正面機極 (我應該很棒!) |
這麼簡單都練不會! | 負面消極 (好難、好麻煩、我好笨) |
穩定的學習與練習:
以興趣導向的學生來說,學琴的黃金時期是小學6年,中學開始課業逐漸繁忙,能練琴的時間也跟著減少。家長在這6年內可幫孩子訂下學習的短期目標,例如3年,並在期間不間斷的學習、練習,和努力完成課堂中交辦的作業,3年後再評估是否該繼續學習。一段時間內穩定的學習,絕對會比長時間斷斷續續的學習效果更好。用心的學習也是訓練時間管理的機會,如果無法兼顧,其他的才藝課或社團可能就需要取捨。
學習樂器理想是每天練習至少半小時以上,如果一開始達不到可以採漸進式。一天先練習10分鐘、每週練習3天,再慢慢增加時間和天數。
樂器演奏或許比普遍認知的更博大精深,國內外的高等學校都有音樂演奏、音樂教育,和作曲的博士學位,相關論文不計其數。學琴並無法速成,即使非走音樂專業,仍需長時間且持續的學習與練習才能進步。
延伸閱讀:

Comments